2025寶寶監視器社群聲量榜|8大品牌熱門討論完整解析


在忙碌而充滿挑戰的育兒生活中,「寶寶監視器」逐漸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話題。夜晚孩子入睡後的安心、祖父母透過螢幕參與孫輩成長,或是托嬰保母照護時的即時監看,這些片段都出現在父母的分享裡。《時局》網路聲量觀察站彙整近一年社群聲量,帶出八大熱門品牌,呈現父母在討論監視器時的焦慮、期待與選擇。這些線索不只是消費數據,更是現代家庭生活方式的縮影。

爸媽為何離不開寶寶監視器?

社群聲量總量達 8,460 筆,顯示監視器已經不再是新奇配件,而是育兒工具的一環。Cubo 與 Pixsee 兩大品牌合計超過 2,600 筆,遠超過其他競爭者,形成前段集中現象。小米、Lollipop 的能見度來自價格與外型,TP-Link、Seepro、SpotCam 與 Nannio 則維持在特定社群的討論,構成差異鮮明的多層次市場。

為什麼寶寶監視器成為現代育兒的必備品?

觀察社群內容可以發現,父母在意的並非規格數字,而是「能不能放心」。哭聲提醒、翻身偵測、遠端畫面分享,這些功能減輕了照護的不確定感。父母在討論裡提到,即使不在孩子身邊,也能透過螢幕維持連結。隨著孩子逐漸長大,監視器仍被沿用來照看遊戲空間或房間安全,顯示它已經超越嬰兒期,而成為居家日常的延伸設備。

聲量排行榜 TOP 8

TOP 1. Cubo|聲量 1,914 筆

Cubo 長期保持領先,AI 功能是最大亮點。文章〈育兒好物分享1. Cubo AI寶寶攝影機當初還以為是智商稅〉帶出家長的使用心情,〈孕期第二場婦幼展-高雄婦幼展〉顯示品牌在展會活動的曝光,而 PTT 上的〈[問卦] 「Cubo Ai寶寶攝影機」真的不行了嗎?〉則引起正反爭論。這些討論讓 Cubo 成為最具辨識度的品牌,同時也背負最多期待與質疑。

TOP 2. Pixsee|聲量 712 筆

Pixsee 的聲量主要來自影音紀錄與情感連結。貼文〈重返主播台?其實是拍攝角色是〉、〈緊張又期待🔥我們要第一次帶寶寶回台灣啦〉,讓產品與新手父母的生活故事緊密結合;而在〈求推薦好用的寶寶監視器〉的討論裡,Pixsee 經常出現在推薦清單。社群中,它被賦予的角色更接近「陪伴記錄者」,而不只是攝影工具。

TOP 3. 小米 Xiaomi|聲量 535 筆

小米的討論多與價格與資安相關。貼文〈監視器挑陸製的真的會個資外洩嗎><〉凸顯了隱私疑慮;〈[問卦]寶寶攝影機到底幹嘛的〉和〈我真的會被小米監視器嚇死我房間有放一隻〉實際展現使用上的安全問題。小米雖被視為「價格親民的入門選擇」,但伴隨的隱私顧慮同樣成為社群討論的一部分。

TOP 4. Lollipop|聲量 258 筆

Lollipop 以造型與色彩受到注意,常被放進生活記錄的分享裡。像是文章〈#宅配上門取貨是詐騙#操作網銀是詐騙〉雖然主題與詐騙有關,但同時出現了監視器的使用經驗;〈《育兒小小紀錄》 ❤️值得記載事項❤️〉則呈現父母將監視器納入日常記事的情境。這些內容顯示,Lollipop 不僅靠外型辨識度吸引人,也在育兒日常的使用場景中保持曝光。

TOP 5. TP-Link|聲量 230 筆

TP-Link 的聲量集中在實惠與轉手需求。貼文〈#售🔅Tapo C210監視器(原價$999)售$600〉展現了價格優勢,〈第二台監視器的選擇〉與〈在生第一胎的時候就一直考慮要不要買寶寶攝影機〉則呈現出它常被拿來當作「嘗試型產品」。對部分父母而言,TP-Link 是入手寶寶監視器的無痛選擇。

TOP 6. Seepro|聲量 167 筆

Seepro 雖然聲量不高,但在比較討論中經常被點名。〈[寶寶] [請益]寶寶攝影機選擇困難〉與〈【開箱Seepro】寶寶還沒出生〉,顯示準爸媽在研究階段的猶豫;〈#0至3歲cubo or Seepro寶寶攝影機〉更凸顯它與 Cubo 被並列討論的情境。Seepro 在社群裡往往是「候補品牌」,存在於決策清單之中。

TOP 7. SpotCam|聲量 99 筆

SpotCam 的討論主要來自實際需求與二手轉售。〈#魚泡泡最近在找寶寶監視器〉反映使用者的購買動機,〈最近剛好一直滑到新生兒棉被不小心誤遮口鼻的狀況〉則延伸到使用經驗分享。雖然聲量不大,但在特定社群中仍保持存在感。

TOP 8. Nannio|聲量 25 筆

Nannio 排名最後,討論多集中於轉售市場。〈#售1. nannio寶寶攝影機〉、〈nannio寶寶監視器功能正常〉與〈售~小孩大了用不到…更換裝備便宜售〉,都來自育兒二手社群。雖然聲量有限,但仍代表部分家庭在實際使用後的需求流動。

8大主流品牌在社群中的不同角色

觀察八大品牌可以發現,它們各自承擔不同的社群定位。Cubo 是技術創新的代表,也是討論最集中的焦點;Pixsee 常被父母視為影像記錄與情感陪伴的工具。小米與 TP-Link 以價格優勢切入市場,但同時伴隨隱私與穩定性的疑慮。Lollipop 與 Seepro 出現在比較與選購情境,展現了中段品牌的能見度。SpotCam 和 Nannio 則多與二手市場或小型社群連結,維持有限卻穩定的存在。這些差異說明,監視器在社群裡的討論並非單一面向,而是被放進不同的生活場景與消費選擇之中。

從聲量看見爸媽的真實需求

寶寶監視器的討論背後,其實是一種渴望安心的心情。父母希望即使不在身邊,也能隨時掌握孩子的狀態;希望在忙碌與休息之間,仍保有照護的延續感。社群中這些真實的片段,讓人看見科技產品如何融入家庭,也折射出育兒過程裡的不安與依靠。

以上彙整,提供給正在尋找合適監視器的家庭作為參考。這些數據與觀察不是最終答案,而是一份縮影,提醒我們:無論選擇哪種設備,背後的核心都是父母想給孩子的那份安心。

本次聲量統計由《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》平台提供,資料來源為潮網科技所開發之Creator sonar文字輿情模組。本次分析涵蓋的時間範圍為2024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18日。分析涵蓋國內主要社群(FB、YT、IG、PTT、Dcard、Threads),透過語意辨識與資料演算技術,整理特定期間內與關鍵詞相關之公開討論總量。

聲量指數計算方式如下:

聲量數 = 相關文章數 × 1 + 相關文章留言數 × 1

定義說明:

  • 相關文章:標題或內文出現關鍵詞之貼文、新聞、討論串
  • 相關文章留言:文章標題出現關鍵詞之文章下所有留言;如平台文章無標題,則以內文前 30 字作為標題判準。如果關鍵詞僅出現在文章而非標題,則僅記也有提及關鍵詞的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