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犬再度傷人!網熱議:「飼主才應該重罰」

近年來,隨著幾起比特犬攻擊事件的曝光,網路上關於比特犬的討論聲量急速上升。許多新聞報導和社群媒體上的影片、貼文讓這個話題迅速發酵,形成了激烈的輿論分歧。

現在就跟著《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》最新聲量分析,一起看看網友怎麼說!

過去 vs. 現在:比特犬攻擊事件的歷史回顧

➊ 2025年3月7日

(1) 2025年3月6日,一名60歲的黃姓機車騎士在文山區萬美街停等紅燈時,遭到一隻從車窗跳出的比特犬攻擊,導致大腿受傷。

(2) 飼主回應:​比特犬飼主徐姓男子表示,犬隻誤觸車窗按鍵導致跳窗咬人,並承諾加強管理。​

(3) 動保處處理:​違反動物保護法第20條規定,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介入調查,飼主承諾會為犬隻佩戴口罩並妥善管理,動保處未沒入犬隻。

➋ 2025年3月18日

(1)​ 2025年3月17日,同一隻比特犬在大安區臥龍街再次跳出車窗,攻擊一名43歲的機車騎士,造成左膝撕裂傷。​

(2) 飼主回應:​飼主稱犬隻自行按壓電動窗開關跳出車外,對傷者表示歉意,並承諾負責醫療費用。

(3) 動保處處理:​飼主未能妥善管理犬隻,已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第7條及第32條規定,原決議分別裁處5萬元和9萬元罰鍰,並沒入犬隻。於18日決議提高金額至20萬元,並維持沒入。

希望藉此警惕所有飼主,若飼養攻擊性寵物應注意相關規定,並妥善照顧犬隻,以維護動物福祉及社會大眾之安全。

養犬風險與責任:飼主該負全責?還是品種問題?

養犬本身無疑是許多家庭生活的一部分,但當犬隻涉及攻擊事件時,飼主的責任問題便成為熱議焦點。

有觀點認為,飼主必須承擔全面責任,從飼養管理、訓練規範到防護措施都應落實,才能杜絕悲劇重演。

另一方面,也有意見將矛頭直指犬種本身,認為比特犬具備特定的體能與攻擊性,因此天生就帶有一定風險。

這兩種觀點各有支持者,前者強調人的管理責任,後者則主張品種本身應受到額外規範。無論是哪一種角度,都強調著飼主與相關機構在犬隻飼養管理上加強教育與執法,避免因忽略管理而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網友怒火 vs. 愛犬派護航:社群輿論如何分裂?

社群媒體成為討論比特犬議題的主要戰場,網友們在這裡各抒己見。面對連續的攻擊事件,部分網友情緒激動,認為比特犬應當被全面禁養,任何飼養者都應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;而另一方面,愛犬人士則主張,犬隻的攻擊行為與飼主的管理不當密切相關,僅僅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品種本身顯然不公平。

禁養 vs. 規範?比特犬應該全面禁養還是加強管理?

農業部公告自111年3月1日起,比特犬被列為「指定禁止飼養或輸入之動物」,飼養比特犬之飼主應於112年2月28日前向所在地主管機關登記備查,並應為犬隻絕育,不得繁殖,以落實飼主責任,逾期未登記並為犬隻絕育者經查獲將依動物保護法規定處5萬以上至25萬以下元罰鍰,並得沒入犬隻。

針對比特犬的飼養問題,社會上一直存在兩大對立觀點:

全面禁養派

考慮到比特犬攻擊事件可能帶來的人身傷害和社會安全隱憂,從源頭上杜絕危險犬種的飼養是一種有效且直接的措施。

支持加強管理派

認為犬隻攻擊多半與飼主管理不善有關,僅僅禁養比特犬無法解決根本問題。

這部分專家主張應該建立更完善的犬隻管理制度,包括強制性飼養許可、定期訓練考核以及專業的監管機制,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,也尊重飼主對愛犬的情感與權利。

兩種立場各有優缺點,如何在公共安全與個人權益之間取得平衡,仍然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。

本文所調查的結果由《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》平台提供,資料來源基於潮網科技Bonito社群大數據分析與洞察平台。本次分析涵蓋的時間範圍為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3月20日。該平台透過先進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,收集並處理來自討論區、社群網站、部落格、新聞等(排除直播文與抽獎文)等多個社群媒體平台的公開討論數據,對網路社群中的言論進行語意分析,並綜合討論熱度與網民反應進行排名。本次排行並非根據投票或民調結果,而是單純根據網絡討論的數量及其熱度進行排序,結果不代表正負評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