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6 凱道湧入 25 萬人?你不能錯過的 5 大話題與焦點

Share

2025年4月26日,藍白陣營發起的大型「戰獨裁、反綠共」遊行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登場,主辦方宣稱現場湧入多達25萬人,引發社會與媒體高度關注。

這場遊行不僅是對執政黨的強烈抗議,也成為各界觀察台灣政治情勢與輿論變化的重要窗口,《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》網路聲量觀察站,點列五大熱議話題,帶你快速回顧:

Top1. 現場人數:25萬還是誇大?|聲量:117,889

主辦單位宣稱遊行湧入25萬人,這一數字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引發廣泛討論。有媒體報導指出,現場人潮確實龐大,從凱達格蘭大道延伸至周邊街道,甚至有空拍畫面顯示人潮漫到景福門。然而,也有評論人士質疑人數是否被誇大,指出主辦方可能有動員遊覽車等方式增加人數。截至目前,尚無官方機構公布精確的參與人數統計,因此25萬人的說法仍有爭議。

Top2. 賴總統回應:戰獨裁應該去天安門?|聲量:110,234

針對藍白陣營提出的「戰獨裁」訴求,總統賴清德回應表示:「若真要戰獨裁,應該去北京天安門。」這番話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引發熱烈討論。支持者認為賴總統的回應犀利,點出訴求的荒謬;反對者則批評此言過於嘲諷,可能激化社會對立。此回應也使賴總統成為當天聲量最高的政治人物之一。

Top3. 疑動員移工:藍委帽子成爭議焦點|聲量:55,814

遊行中,有媒體與網友拍攝到數名戴著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帽子的越南人士,引發外界質疑是否有非法動員外籍移工參與。鄭正鈐對此回應表示,這些人是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外配及其子女,並非非法動員。勞動部表示將調查是否違反就業服務法。此事件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引發廣泛討論,成為此次遊行的爭議之一。

Top4. 遊覽車動員:高鐵+遊覽車北上成焦點|聲量:35,188

從全台各地北上的遊覽車數量成為被關注的焦點。有報導指出,多達300輛遊覽車湧入台北,包含高雄「45車」集結北上。支持者認為這是群眾自發參與、展現民意;批評者則質疑是否有組織性動員,對民間力量的真實性提出疑問。此議題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引發熱烈討論。

Top5. 與419遊行的比較:兩週內連兩場大動員|聲量:28,554

426遊行被視為對綠營「青鳥行動」的回應,輿論自然將其與4月19日的419遊行做比較。有媒體報導指出,426現場氣勢更盛,也有網友曬出空拍圖對比兩場人潮。前議員王浩宇直言「426人潮比419少」,引發藍白支持者反駁。這場比較不只是對人數的爭議,更反映藍綠之間輿論戰的延伸。

政治人物聲量總回顧:誰在426事件中最吸睛?

本次遊行中,總統賴清德以「戰獨裁應該去天安門」一語,引爆話題與爭議,創下單日超過17萬筆聲量,遠高於其他政治人物,穩居第一名。

緊隨其後的是前高雄市長韓國瑜,現場與館長互動、哽咽落淚的畫面感動不少支持者,使他聲量達到5萬多筆,穩居第二。

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因為現場喊話「520後要罷免賴清德」而受到關注,聲量超過3萬筆。

因移工帽子爭議陷入風口浪尖的鄭正鈐,成爲聲量第四名,接近2.7萬筆。

第五位則是民眾黨的黃國昌,以「把民主還給台灣」為訴求,持續直播與動員,聲量維持在2.6萬筆左右。

426凱道遊行雖已結束,但其影響仍在發酵,無論是現場人數的真偽、賴清德的回應,或是移工與遊覽車爭議,都在網路上引起層層波瀾,這場「戰獨裁」行動不僅是藍白展現力量的場合,也凸顯了台灣社會在政治動員、公民參與與媒體輿論之間的緊密交織。

本文所調查的結果由《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》平台提供,資料來源基於潮網科技Bonito社群大數據分析與洞察平台。本次分析涵蓋的時間範圍為2025年4月26日至2025年4月27日。該平台透過先進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,收集並處理來自國內主要社群(FB、YT、IG、PTT、Dcard等)多個社群媒體平台的公開討論數據,對網路社群中的言論進行語意分析,並綜合討論熱度與網民反應進行排名。本次排行並非根據投票或民調結果,而是單純根據網絡討論的數量及其熱度進行排序,結果不代表正負評價。


Share